關于完善“飛刀”醫生執業收入管理的建議
“飛刀”醫生,通常指利用業余時間,在第一執業地點外提供醫療技術服務的外科醫生的統稱。隨著《執業醫生法》《醫生執業注冊管理辦法》的出臺,醫生多點執業的政策上大門已經打開。國內最大醫學論壇丁香園的調查顯示,55%的醫生承認,所在醫院“飛刀”現象極為普遍。但在目前,對“飛刀”醫生執業收入的管理依然存在一些問題:
1.缺少相關收費依據。無論國家衛計委等五部門聯合印發的《關于推進和規范醫生多點執業的若干意見》,還是國家衛計委《關于印發醫療聯合體綜合績效考核工作方案(試行)的通知》,都未對“飛刀”收入問題作出具體規范。由于“飛刀”醫生本身并沒有獨立法人資質與患者簽訂協議,往往也不開具收費發票等票據證明,“飛刀”費用均是醫患私下現金結算。
2.缺少稅收政策。目前,執業醫生“飛刀”收入的性質不明,對這類收入缺少相關的稅收政策。
為此建議:
1.由省級價格主管部門會同同級衛生行政部門,根據本行政區劃內經濟社會發展實際,梳理、確定多點執業醫療服務類別和手術、治療等費用。根據醫療服務發展等因素,建立健全省級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機制,以推動醫療衛生資源下沉,充分調動醫生多點執業積極性。
2.完善醫院內部醫生外出執業報備審批制度。壓實院長第一責任人職責,細化外出執業日常管理,為個人所得稅申報提供基礎數據。
3.由國稅和財政等有關部門印發公告,明確多點執業醫生“飛刀”收入屬于勞動報酬性質,并納入稅收管理范疇,繳納個人所得稅。
?。ㄗ髡呦?span style="font-size: 12pt;">丹東市政協常委、民進丹東市委會專職副主委李鳳)
作者:李鳳 責任編輯:劉政